收買路錢打腳骨,
越加越高唔行得,
土地已收闊懶理,
重建不成理你死。
150米買路錢狂加至 500萬
菜園村村民憂建新村無路通行
2010年11月29日《蘋果日報》
【本報訊】菜園村村民快要簽約買地重建家園,臨門一腳卻遇上阻滯。其中一段通往新村的私家路業主,原定向村民收取 50萬元「路權費」,但近日突然殺出「中間人」抬價,將約 150米長的路權費狂加至 500萬元,令村民難以負擔。菜園村關注組希望政府伸出援手,否則只能另行覓地複製新村。
記者:雷子樂
「堅持到底、勇往直前、集體重建家園!」菜園村村民昨日召開大會,得悉買地出現變數,村民大都表示不會放棄集體搬村。關注組成員朱凱迪表示,兩次抬價事件都是政府本月初「掃場式」收地後出現。「對方好似睇死你一定要走,冇得還價」。
村民今年中決定在元崗新村和大窩村購入 15萬方呎土地,新村選址要經過一段私家路,需向業主付路權費讓車輛運送建築材料。
業主最初索價 20萬元及換取 2,000呎土地。政府 11月 4日到菜園村展開首輪收地行動,六日後賣地中間人表示,路權費改為 50萬元。本月 19日,政府第二度收地,數天後突然冒出另一神秘中間人,表示路權費要加到 300萬元,之後再加至 500萬元。
朱凱迪表示,村民買地的總金額約 2,000萬元, 500萬元的路權費各人無法負擔,加上一旦答應對方要求,不知會否再出現類似的索價事件。
政府較早前表示菜園村每戶大家庭平均獲賠償 400萬元,但朱凱迪指出,約一半參與重建新村的村民沒擁有土地,只獲房屋及其他賠償,最多只得 50至 60萬元。其他有地的大家庭,「十個仔女可能得四個留低」,餘下重建家園的金錢只有約百多萬元。村民除了付錢買地、建屋,更要預留金錢興建路燈、水管等公共設施,財政緊絀,令重建計劃隨時觸礁。
當局無權強制交易
關注組要求政府協助,例如考慮將早前公佈興建的新道路,伸展至菜園新村,「如解決唔到,我哋要再搵地方,或者要求政府畀地、又或者留喺原地等政府安排」。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表示,局方多次與村民面談,提供技術支援,也聯同鄉議局就土地和路權等問題與有關地區的村民磋商、協調,但是有關土地買賣、路權等問題,最後得由交易雙方自行決定,政府無權強制任何一方進行交易。
2010年11月25日星期四
有強權無奇冤
要你收聲就收聲,
要你不見就不見,
獨裁專政當一面,
千古奇冤不再冤。
兄長內地無辜遭判刑
中聯辦申寃不果婦圖跳海
2010年11月25日《蘋果日報》
【本報訊】一名婦人為替在內地遭判刑的兄長申寃,昨午到西區中聯辦請願後一時情緒激動,竟拿着請願的大字報徒步走 700多米至中山紀念公園對開海旁,致電家人後企圖跳海自殺。家人致電報警,警員及消防員沿西區海旁搜索終發現女事主,多名警員合力將女事主邊拉邊勸帶返安全位置,送院檢驗。
企圖以死替兄長申寃婦人姓鄭, 48歲,與丈夫及兩名 17及 18歲子女同住華富邨。鄭婦說,其 53歲兄長鄭子新為惠東縣平海鎮東和區坑口市農民,為 79年中越戰爭英雄老戰士,曾獲國家領導人接見。去年兄長與一批農戶所在的山坡進行水利工程,農作物受工程影響失收。承辦商於今年 7月承諾每戶受影響農戶,可獲賠 5萬元,但至 10月仍未付款。
鄭兄與其他農民不滿鼓譟,向有關部門申訴不獲理會。其後其兄長與部份農民被拘捕,兄長更於日前被法院判處兩年勞教。鄭婦認為兄長無辜,本周一曾往西區中聯辦請願。前日獲悉兄長被判刑後,昨午 2時她再到中聯辦請願不遂,情緒低落下,拿着寫有申訴內容的大字報走向岸邊,並致電在內地的胞姊,表示不開心要在西區跳海,胞姊擔心她做儍事通知香港家人報警。
多名警員衝前制止
由於地點不清晰,警方及消防員沿由西區副食品市場沿岸邊搜索,當搜至中山紀念公園對開岸邊,發現女事主呆立欄河旁,見有警員出現隨即跨越欄河企圖跳落海中,多名警員衝前制止。
要你不見就不見,
獨裁專政當一面,
千古奇冤不再冤。
兄長內地無辜遭判刑
中聯辦申寃不果婦圖跳海
2010年11月25日《蘋果日報》
【本報訊】一名婦人為替在內地遭判刑的兄長申寃,昨午到西區中聯辦請願後一時情緒激動,竟拿着請願的大字報徒步走 700多米至中山紀念公園對開海旁,致電家人後企圖跳海自殺。家人致電報警,警員及消防員沿西區海旁搜索終發現女事主,多名警員合力將女事主邊拉邊勸帶返安全位置,送院檢驗。
企圖以死替兄長申寃婦人姓鄭, 48歲,與丈夫及兩名 17及 18歲子女同住華富邨。鄭婦說,其 53歲兄長鄭子新為惠東縣平海鎮東和區坑口市農民,為 79年中越戰爭英雄老戰士,曾獲國家領導人接見。去年兄長與一批農戶所在的山坡進行水利工程,農作物受工程影響失收。承辦商於今年 7月承諾每戶受影響農戶,可獲賠 5萬元,但至 10月仍未付款。
鄭兄與其他農民不滿鼓譟,向有關部門申訴不獲理會。其後其兄長與部份農民被拘捕,兄長更於日前被法院判處兩年勞教。鄭婦認為兄長無辜,本周一曾往西區中聯辦請願。前日獲悉兄長被判刑後,昨午 2時她再到中聯辦請願不遂,情緒低落下,拿着寫有申訴內容的大字報走向岸邊,並致電在內地的胞姊,表示不開心要在西區跳海,胞姊擔心她做儍事通知香港家人報警。
多名警員衝前制止
由於地點不清晰,警方及消防員沿由西區副食品市場沿岸邊搜索,當搜至中山紀念公園對開岸邊,發現女事主呆立欄河旁,見有警員出現隨即跨越欄河企圖跳落海中,多名警員衝前制止。
2010年11月24日星期三
畫押
上訴變就醫,
法治蕩無存,
含冤無路訴,
毒害是孩兒。
是非黑白顛倒的中國
2010年11月24日《蘋果日報》
兒子本身受三聚氰胺結石奶粉所害,亦同時替其他家長呼寃的趙連海,被北京大興法院判監兩年半後,北京當局不但阻撓趙連海見律師,新華社更發表文章抹黑趙連海。可見中央為了「維穩」,不惜公開為趙連海定性,以求塞住海內外的反對聲音。
公然包庇質檢高官
三聚氰胺牛奶,不但在三鹿公司出產奶粉發現,在其他公司出產奶粉也發現。出現如此大規模跨公司的奶製品出現三聚氰胺,明顯是當時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以至他手下的官員,不是收了黑錢有意縱容,便是未有盡監管職責。有孩童因三聚氰胺死亡的話,李長江以至一眾國家質檢總局官員,應被追究至少誤殺,如因收賄款而任由有毒物品摻入食品中,那簡直是謀殺。為何現在竟然顛倒黑白至趙連海要判監,但李長江還可以復出當官,其他國家質檢總局有問題官員仍逍遙法外?
新華社公開發文抹黑趙連海,不對中國國家質檢總局貪官落手,等於公開表明中國當局包庇貪污和謀殺犯,這個國家沒有公義和法制可言。
當國家機器淪為包庇罪犯的工具時,究竟中國人生活在甚麼社會之下?難怪中國開放改革三十多年,人民仍千方百計跑到西方國家。因為這種黑白顛倒的國家,是不能住人的。
黃世澤
時事評論員
法治蕩無存,
含冤無路訴,
毒害是孩兒。
是非黑白顛倒的中國
2010年11月24日《蘋果日報》
兒子本身受三聚氰胺結石奶粉所害,亦同時替其他家長呼寃的趙連海,被北京大興法院判監兩年半後,北京當局不但阻撓趙連海見律師,新華社更發表文章抹黑趙連海。可見中央為了「維穩」,不惜公開為趙連海定性,以求塞住海內外的反對聲音。
公然包庇質檢高官
三聚氰胺牛奶,不但在三鹿公司出產奶粉發現,在其他公司出產奶粉也發現。出現如此大規模跨公司的奶製品出現三聚氰胺,明顯是當時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以至他手下的官員,不是收了黑錢有意縱容,便是未有盡監管職責。有孩童因三聚氰胺死亡的話,李長江以至一眾國家質檢總局官員,應被追究至少誤殺,如因收賄款而任由有毒物品摻入食品中,那簡直是謀殺。為何現在竟然顛倒黑白至趙連海要判監,但李長江還可以復出當官,其他國家質檢總局有問題官員仍逍遙法外?
新華社公開發文抹黑趙連海,不對中國國家質檢總局貪官落手,等於公開表明中國當局包庇貪污和謀殺犯,這個國家沒有公義和法制可言。
當國家機器淪為包庇罪犯的工具時,究竟中國人生活在甚麼社會之下?難怪中國開放改革三十多年,人民仍千方百計跑到西方國家。因為這種黑白顛倒的國家,是不能住人的。
黃世澤
時事評論員
2010年11月17日星期三
忽然良知
義正嚴詞扮正義,
一錘定音更無恥,
權慾腐化無徹悟,
冤假錯案無日止。
「愛國人士」良心呼喚不足奇
2010年11月17日《蘋果日報》
「結石寶寶之父」趙連海被控尋釁滋事重判入獄兩年六個月,在華人社會引起強烈反響,香港尤其激烈。連一個為了孩子的生命健康挺身而出討個說法的負責任爸爸都不放過,任何有血性的人都會拍案而起,何況是一河之隔唇亡齒寒的香港。
但令人奇怪的是一幫「愛國人士」的反應。部份港區人大政協對趙連海被判重刑,罕有開腔批評,有人說判刑太重,有人說拘押時間過長,有人關心五歲小潤鵬的處境和健康,有人說事件只是爸爸為孩子討回公道與政治無涉不應受到如此對待。他們也準備發動聯署,上書中央,為趙連海鳴寃叫屈。最出位的可算是全國政協劉夢熊了,這位港台《城市論壇》常客,在幾份報章賣全版廣告,以〈非法的法無罪的罪〉為題,指斥這次判決,「是對中國公民憲制權利的踐踏,對執政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背叛,也是對人類良知的侮辱,必須全民共斥之,全國共討之!」
這篇聲討文章的結論更刺中了問題的核心:「政改應由法治始,誰不政改誰下台!」寫得義正辭嚴擲地有聲,不得不對劉委員的正氣多一分尊敬。
但想深一層,又覺有點不妥。這類寃假錯案,近年不是第一樁,更離譜更駭人聽聞的多的是。如果說劉曉波重判十一年,是因為他挑戰中共的統治權威,太政治化了,這幫愛國人士要統一口徑,不敢隨便說出自己的心裏話,那麼追究豆腐渣工程的譚作人呢?他不也是為川震寃死的孩子追究責任嗎?重判五年,為何香港的人大政協不吭一聲。胡佳呢?只是為愛滋病人維權,就被判三年半,為何香港的愛國人士們沒有一個出來為胡佳說句公道話。今天趙連海的情況,跟他們有很大分別嗎?
正如劉夢熊在報章的廣告所言:「當某些地方的司法黑暗到連一個疼愛子女的好父親、一個見義勇為的好市民都容不下時,任何有良知、有正義感的人都會被迫着發出最後的吼聲……」趙連海的處境的確觸動到他們的良心,今天發出來的,可能這真的是良知的聲音,我們不應因人廢言,隨便懷疑人家的動機吧!
如果大家還不太善忘的話,還記得嗎?「愛國人士」良心良知的呼喚,二十一年前不是有過嗎?那年,他們也在報上刊登廣告,個人的,聯署的:「強烈聲討屠城暴行,肯定學生愛國熱情」。過了不久,塵埃落定了,最高領導現身了,事件一錘定音了,他們知道自己的良心良知站錯隊了,馬上第一時間,臉不紅心不跳的回到「正確」的政治立場來。
我們應以平常心看待他們良知聲音。發起聯署,齊聲討伐,直到一天,會有上面的人來跟他們打招呼,告之趙連海案件的「真相」,他們又會馬上像二十一年前那樣,昨非今是。稍為低調的會閉口噤聲,博上位的會改為批判聲討趙連海。這種事情,在近六十年來的中國歷史,多得很,只是換了一批又一批的面孔而已,應該是見怪不怪吧!
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
一錘定音更無恥,
權慾腐化無徹悟,
冤假錯案無日止。
「愛國人士」良心呼喚不足奇
2010年11月17日《蘋果日報》
「結石寶寶之父」趙連海被控尋釁滋事重判入獄兩年六個月,在華人社會引起強烈反響,香港尤其激烈。連一個為了孩子的生命健康挺身而出討個說法的負責任爸爸都不放過,任何有血性的人都會拍案而起,何況是一河之隔唇亡齒寒的香港。
但令人奇怪的是一幫「愛國人士」的反應。部份港區人大政協對趙連海被判重刑,罕有開腔批評,有人說判刑太重,有人說拘押時間過長,有人關心五歲小潤鵬的處境和健康,有人說事件只是爸爸為孩子討回公道與政治無涉不應受到如此對待。他們也準備發動聯署,上書中央,為趙連海鳴寃叫屈。最出位的可算是全國政協劉夢熊了,這位港台《城市論壇》常客,在幾份報章賣全版廣告,以〈非法的法無罪的罪〉為題,指斥這次判決,「是對中國公民憲制權利的踐踏,對執政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背叛,也是對人類良知的侮辱,必須全民共斥之,全國共討之!」
這篇聲討文章的結論更刺中了問題的核心:「政改應由法治始,誰不政改誰下台!」寫得義正辭嚴擲地有聲,不得不對劉委員的正氣多一分尊敬。
但想深一層,又覺有點不妥。這類寃假錯案,近年不是第一樁,更離譜更駭人聽聞的多的是。如果說劉曉波重判十一年,是因為他挑戰中共的統治權威,太政治化了,這幫愛國人士要統一口徑,不敢隨便說出自己的心裏話,那麼追究豆腐渣工程的譚作人呢?他不也是為川震寃死的孩子追究責任嗎?重判五年,為何香港的人大政協不吭一聲。胡佳呢?只是為愛滋病人維權,就被判三年半,為何香港的愛國人士們沒有一個出來為胡佳說句公道話。今天趙連海的情況,跟他們有很大分別嗎?
正如劉夢熊在報章的廣告所言:「當某些地方的司法黑暗到連一個疼愛子女的好父親、一個見義勇為的好市民都容不下時,任何有良知、有正義感的人都會被迫着發出最後的吼聲……」趙連海的處境的確觸動到他們的良心,今天發出來的,可能這真的是良知的聲音,我們不應因人廢言,隨便懷疑人家的動機吧!
如果大家還不太善忘的話,還記得嗎?「愛國人士」良心良知的呼喚,二十一年前不是有過嗎?那年,他們也在報上刊登廣告,個人的,聯署的:「強烈聲討屠城暴行,肯定學生愛國熱情」。過了不久,塵埃落定了,最高領導現身了,事件一錘定音了,他們知道自己的良心良知站錯隊了,馬上第一時間,臉不紅心不跳的回到「正確」的政治立場來。
我們應以平常心看待他們良知聲音。發起聯署,齊聲討伐,直到一天,會有上面的人來跟他們打招呼,告之趙連海案件的「真相」,他們又會馬上像二十一年前那樣,昨非今是。稍為低調的會閉口噤聲,博上位的會改為批判聲討趙連海。這種事情,在近六十年來的中國歷史,多得很,只是換了一批又一批的面孔而已,應該是見怪不怪吧!
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
2010年11月11日星期四
中國就係咁
重刑侍候作警告,
站出申斥會坐牢,
毒害強暴可無罪,
受害反成了被告。
毒奶奇寃
結石寶寶維權家長 重囚兩年半
2010年11月11日
【本報訊】盛世中國現天大寃案!三鹿毒奶粉受害兒童家長、「結石寶寶之家」創辦人趙連海,被關押一年後,昨在北京大興法院被以「尋釁滋事罪」,重判兩年半。趙連海聽判後情緒激動,高呼自己無罪,並當庭脫去囚衣、怒摔在地上抗議,即場宣佈無限期絕食。趙的家人則在法院外高呼「寃獄」,並表示將上訴到底。律師及政法界人士認為,當局量刑過重,目的是殺雞儆猴,震懾其他受害者家長。趙的辯護律師及網民均表示將接力絕食,聲援趙連海。
趙連海昨日早上約 7時許坐囚車進入北京大興法院。他的妻子李雪梅、母親、三姐及一名結石寶寶家長獲准入內旁聽。法院外則一早聚滿過百名前來聲援的支持者及網民。眾人高舉「趙連海無罪」、「趙連海回家」等標語,並在手臂繫上黃絲帶。
法院在早上約 8點 40分宣判, 13頁紙的判決書指,趙連海 2008年 9月至 2009年 9月期間,利用毒奶粉事件,在互聯網上惡意炒作,煽動糾集不明真相的群眾,在河北石家莊市人民法院及北京大興區、豐台區等地,非法聚會、圍堵法院喊口號及舉標語,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在街頭接受記者訪問,吸引十多人圍觀;去年毒奶粉一周年時,聚集十多名家長在餐廳聚會、紀念事件;去年 8月,趙連海舉報安徽女訪民李蕊蕊在北京賓館內被強姦一事,糾集群眾在公安局外滋事。法院認定趙的尋釁滋事罪名成立。
趙連海妻李雪梅及趙母等人聽到判決後情緒激動,走出法院時一直痛哭、高呼「趙連海無罪」。李雪梅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表示:「我們都很氣憤,趙連海在庭上,判決書還沒讀完他就開始抗議了,一聽到說判兩年六個月,他就把囚號服脫掉,摔在地上,並當場說要上訴和無限期絕食。」
趙連海的代表律師彭劍接受訪問時亦忍不住悲痛:「坦率地說,這個判刑超出我的想像,包括到現在我還是流眼淚,我不想再說甚麼了。」他和多名網民昨日開始接力絕食,聲援趙連海。另一代表律師李方平指摘,法院量刑太重:「法院說(趙連海)是沒事找事,但一個人被強姦了去報案,這是沒事找事嗎?一個毒奶粉的家長和另外十幾個同是受害者家長的人開一個毒奶粉 911紀念,這也是沒事找事嗎?即便你要認定他構成犯罪,刑期也太重了!」他和彭劍曾向法庭提出要十個證人出庭,但被法官駁回,理由是疑犯趙的罪行證據確鑿,無必要傳喚證人。
李方平說,尋釁滋事罪最高刑罰為三年,過去無數同類型案件,刑期都在六至八個月,最長的也不超過一年,但趙連海被判兩年六個月,幾乎已是最高刑罰,「當局重判是想鎮壓其他的家長,目的是壓抑毒奶粉受害者的申訴」。
中國政法大學客座教授王友金表示,趙連海的判刑太重,當中有政治因素,因為當局擔心趙連海發起全國受害者家長集體抗爭,擔心政權被動搖。
2008年 9月,內地三鹿毒奶粉事件被揭含三聚氰胺後,趙連海當時三歲多的大兒子趙鵬瑞被驗出患有腎結石。他拒絕接受當局不合理的賠償方案,循民事途徑訴訟,於是成立結石寶寶之家,協助自己和全國受害者家長維權。當局去年 11月以涉嫌尋釁滋事罪將他拘捕,案件今年 3月開審,但法院一直拖到過了法定期限,直至昨日才宣判。
站出申斥會坐牢,
毒害強暴可無罪,
受害反成了被告。
毒奶奇寃
結石寶寶維權家長 重囚兩年半
2010年11月11日
【本報訊】盛世中國現天大寃案!三鹿毒奶粉受害兒童家長、「結石寶寶之家」創辦人趙連海,被關押一年後,昨在北京大興法院被以「尋釁滋事罪」,重判兩年半。趙連海聽判後情緒激動,高呼自己無罪,並當庭脫去囚衣、怒摔在地上抗議,即場宣佈無限期絕食。趙的家人則在法院外高呼「寃獄」,並表示將上訴到底。律師及政法界人士認為,當局量刑過重,目的是殺雞儆猴,震懾其他受害者家長。趙的辯護律師及網民均表示將接力絕食,聲援趙連海。
趙連海昨日早上約 7時許坐囚車進入北京大興法院。他的妻子李雪梅、母親、三姐及一名結石寶寶家長獲准入內旁聽。法院外則一早聚滿過百名前來聲援的支持者及網民。眾人高舉「趙連海無罪」、「趙連海回家」等標語,並在手臂繫上黃絲帶。
法院在早上約 8點 40分宣判, 13頁紙的判決書指,趙連海 2008年 9月至 2009年 9月期間,利用毒奶粉事件,在互聯網上惡意炒作,煽動糾集不明真相的群眾,在河北石家莊市人民法院及北京大興區、豐台區等地,非法聚會、圍堵法院喊口號及舉標語,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在街頭接受記者訪問,吸引十多人圍觀;去年毒奶粉一周年時,聚集十多名家長在餐廳聚會、紀念事件;去年 8月,趙連海舉報安徽女訪民李蕊蕊在北京賓館內被強姦一事,糾集群眾在公安局外滋事。法院認定趙的尋釁滋事罪名成立。
趙連海妻李雪梅及趙母等人聽到判決後情緒激動,走出法院時一直痛哭、高呼「趙連海無罪」。李雪梅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表示:「我們都很氣憤,趙連海在庭上,判決書還沒讀完他就開始抗議了,一聽到說判兩年六個月,他就把囚號服脫掉,摔在地上,並當場說要上訴和無限期絕食。」
趙連海的代表律師彭劍接受訪問時亦忍不住悲痛:「坦率地說,這個判刑超出我的想像,包括到現在我還是流眼淚,我不想再說甚麼了。」他和多名網民昨日開始接力絕食,聲援趙連海。另一代表律師李方平指摘,法院量刑太重:「法院說(趙連海)是沒事找事,但一個人被強姦了去報案,這是沒事找事嗎?一個毒奶粉的家長和另外十幾個同是受害者家長的人開一個毒奶粉 911紀念,這也是沒事找事嗎?即便你要認定他構成犯罪,刑期也太重了!」他和彭劍曾向法庭提出要十個證人出庭,但被法官駁回,理由是疑犯趙的罪行證據確鑿,無必要傳喚證人。
李方平說,尋釁滋事罪最高刑罰為三年,過去無數同類型案件,刑期都在六至八個月,最長的也不超過一年,但趙連海被判兩年六個月,幾乎已是最高刑罰,「當局重判是想鎮壓其他的家長,目的是壓抑毒奶粉受害者的申訴」。
中國政法大學客座教授王友金表示,趙連海的判刑太重,當中有政治因素,因為當局擔心趙連海發起全國受害者家長集體抗爭,擔心政權被動搖。
2008年 9月,內地三鹿毒奶粉事件被揭含三聚氰胺後,趙連海當時三歲多的大兒子趙鵬瑞被驗出患有腎結石。他拒絕接受當局不合理的賠償方案,循民事途徑訴訟,於是成立結石寶寶之家,協助自己和全國受害者家長維權。當局去年 11月以涉嫌尋釁滋事罪將他拘捕,案件今年 3月開審,但法院一直拖到過了法定期限,直至昨日才宣判。
2010年11月5日星期五
強拆
強政如霸權,
未賠先拆遷,
引你去落搭,
不賠一個仙。
特稿
政府出蠱惑 廠東冇得賠
2010年11月05日《蘋果日報》
55歲菜園村回收廠東主張新有,收地前誓言要自焚保財產,雖然昨未被收地,但噩夢未結束。他說,政府今年 4月派人上門估價時,還稱一切有商量,豈料 9月即露出真面目,指他的廠房僭建兼違反土地用途;當局收地時又刻意地不收廠房內的住所,以便一毫子也不用賠償給他。
張新有於 07年向友人借錢連同畢生積蓄,以 68萬元頂手費,頂下上址 4萬方呎雞場及一間相連 700呎住屋,並花了 20多萬元鋪設水電,將雞場改為回收廠,他則居於該住屋內;另每年交租 9.8萬元。
揚言攬住一齊死
張表示,業主在未有通知他的情況下,今年初接受政府收地賠償,政府成了他的新業主,並通知他要收回廠房以便興建高鐵。今年 4月,政府派人上門估價,點算他廠房內的物資及設施,「唔想搬,但如果一定要走,都希望有少少賠償」。想不到,地政總署於 9月回覆稱廠房的「業務是在非暫准的搭建物內經營」,所以不會給予任何賠償或恩恤金。
更絕的是,運輸及房屋局隨後稱為免「擾民」,不打算同時收回張的住屋,只收廠房,毋須賠償或安置他。他稱:「政府收地劃界時,貼住我間屋嚟劃,連門口條路都俾佢收埋,以後點出入?」他表示若政府強行收廠,只有「攬住一齊死」。
本報記者
未賠先拆遷,
引你去落搭,
不賠一個仙。
特稿
政府出蠱惑 廠東冇得賠
2010年11月05日《蘋果日報》
55歲菜園村回收廠東主張新有,收地前誓言要自焚保財產,雖然昨未被收地,但噩夢未結束。他說,政府今年 4月派人上門估價時,還稱一切有商量,豈料 9月即露出真面目,指他的廠房僭建兼違反土地用途;當局收地時又刻意地不收廠房內的住所,以便一毫子也不用賠償給他。
張新有於 07年向友人借錢連同畢生積蓄,以 68萬元頂手費,頂下上址 4萬方呎雞場及一間相連 700呎住屋,並花了 20多萬元鋪設水電,將雞場改為回收廠,他則居於該住屋內;另每年交租 9.8萬元。
揚言攬住一齊死
張表示,業主在未有通知他的情況下,今年初接受政府收地賠償,政府成了他的新業主,並通知他要收回廠房以便興建高鐵。今年 4月,政府派人上門估價,點算他廠房內的物資及設施,「唔想搬,但如果一定要走,都希望有少少賠償」。想不到,地政總署於 9月回覆稱廠房的「業務是在非暫准的搭建物內經營」,所以不會給予任何賠償或恩恤金。
更絕的是,運輸及房屋局隨後稱為免「擾民」,不打算同時收回張的住屋,只收廠房,毋須賠償或安置他。他稱:「政府收地劃界時,貼住我間屋嚟劃,連門口條路都俾佢收埋,以後點出入?」他表示若政府強行收廠,只有「攬住一齊死」。
本報記者
2010年11月4日星期四
現形
帶病為家邦,
建制大逃亡,
官員空空也,
人性的表張。
立法會辯論促釋劉曉波
建制派逃亡 官員全隱形
2010年11月04日《蘋果日報》
【本報訊】特首曾蔭權一句「不予置評」,特區高官也「全部隱形」,昨天拒絕到立法會回應釋放劉曉波的議案,建制派也一樣噤聲,發言者寥寥可數。泛民主派力撐劉曉波得獎「實至名歸」,批評封鎖劉曉波獲獎消息並滋擾其家人的中國政府「表面風光,內裏怯懦」。議案在建制派反對下被否決,泛民聲援劉曉波的行動卻將一浪接一浪。記者:許偉賢
辯論一開始,官員席空空如也,就連建制派陣營也雞飛狗走,剩下寥寥數人。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其後鳴鐘要求召集足夠法定與會人數,建制派中人始施施然返回座位,但及後再度「逃亡」。
提出原動議的社民連前主席黃毓民日前接受眼部手術,昨天特別向院方請假到立法會並以普通話發言。他指中央封鎖劉曉波獲獎的消息顯示中共「心中有鬼」,「連自己也不敢相信自己杜撰出來構陷劉曉波的謊言,不敢面對人民正義的責難」。
泛民斥中共內裏怯懦
其黨友陳偉業及梁國雄分別提出修訂,前者呼籲中央政府切勿滋擾劉曉波家人,後者加入結束一黨專政等訴求。泛民主派逐一發言表態,身兼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主席的何俊仁,力撐劉曉波得獎是實至名歸,斥中共政權與國際民主發展背道而馳,「表面上風光而倔強,內裏卻極度虛怯與懦弱」。
公民黨副主席梁家傑及陳淑莊則先後讀出劉曉波去年底被審判時撰寫的文章〈我沒有敵人〉,將劉曉波的敢言留在立法會歷史紀錄之內。
建制派發言寥寥可數
一如毋忘六四事件辯論,建制派只有少數人發言。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堅稱對事件「無聲勝有聲」,又指事件反映有外國政治力量插手中國事情。金融服務界詹培忠則指世界上有一股力量想壓制中國進步。自由黨主席劉健儀認為中央應以人道立場釋放劉曉波,但以不應干預內地司法制度為由反對議案。曾為六四事件默哀的會計界陳茂波對劉曉波被判重刑「痛心」,強調反對聲音對當權者是個警惕,不致脫離群眾,希望中國以更寬鬆態度對待異見人士,但他最終未有對議案投票。
有關議案最後在 22票贊成、 28票反對及 1票棄權下被否決。隨後由民建聯陳克勤提出的動物政策辯論,建制派發言者踴躍,黃毓民諷刺愛國人士「對生命嘅尊重,只適用於動物而唔適用於人身上」。泛民主派表明會繼續聲援在囚的劉曉波,包括去信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要求發表釋放劉曉波的聯合聲明。
建制大逃亡,
官員空空也,
人性的表張。
立法會辯論促釋劉曉波
建制派逃亡 官員全隱形
2010年11月04日《蘋果日報》
【本報訊】特首曾蔭權一句「不予置評」,特區高官也「全部隱形」,昨天拒絕到立法會回應釋放劉曉波的議案,建制派也一樣噤聲,發言者寥寥可數。泛民主派力撐劉曉波得獎「實至名歸」,批評封鎖劉曉波獲獎消息並滋擾其家人的中國政府「表面風光,內裏怯懦」。議案在建制派反對下被否決,泛民聲援劉曉波的行動卻將一浪接一浪。記者:許偉賢
辯論一開始,官員席空空如也,就連建制派陣營也雞飛狗走,剩下寥寥數人。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其後鳴鐘要求召集足夠法定與會人數,建制派中人始施施然返回座位,但及後再度「逃亡」。
提出原動議的社民連前主席黃毓民日前接受眼部手術,昨天特別向院方請假到立法會並以普通話發言。他指中央封鎖劉曉波獲獎的消息顯示中共「心中有鬼」,「連自己也不敢相信自己杜撰出來構陷劉曉波的謊言,不敢面對人民正義的責難」。
泛民斥中共內裏怯懦
其黨友陳偉業及梁國雄分別提出修訂,前者呼籲中央政府切勿滋擾劉曉波家人,後者加入結束一黨專政等訴求。泛民主派逐一發言表態,身兼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主席的何俊仁,力撐劉曉波得獎是實至名歸,斥中共政權與國際民主發展背道而馳,「表面上風光而倔強,內裏卻極度虛怯與懦弱」。
公民黨副主席梁家傑及陳淑莊則先後讀出劉曉波去年底被審判時撰寫的文章〈我沒有敵人〉,將劉曉波的敢言留在立法會歷史紀錄之內。
建制派發言寥寥可數
一如毋忘六四事件辯論,建制派只有少數人發言。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堅稱對事件「無聲勝有聲」,又指事件反映有外國政治力量插手中國事情。金融服務界詹培忠則指世界上有一股力量想壓制中國進步。自由黨主席劉健儀認為中央應以人道立場釋放劉曉波,但以不應干預內地司法制度為由反對議案。曾為六四事件默哀的會計界陳茂波對劉曉波被判重刑「痛心」,強調反對聲音對當權者是個警惕,不致脫離群眾,希望中國以更寬鬆態度對待異見人士,但他最終未有對議案投票。
有關議案最後在 22票贊成、 28票反對及 1票棄權下被否決。隨後由民建聯陳克勤提出的動物政策辯論,建制派發言者踴躍,黃毓民諷刺愛國人士「對生命嘅尊重,只適用於動物而唔適用於人身上」。泛民主派表明會繼續聲援在囚的劉曉波,包括去信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要求發表釋放劉曉波的聯合聲明。
恐怖降臨
廿三未立法,
徇私又枉法,
警權不斷大,
人權被打壓。
社運人士受打壓 擬向溫家寶請願
2010年11月04日《蘋果日報》
【本報訊】本港社運人士接連被警方檢控及判囚。網上電台青台台長林子健批評,香港特區政府尚未就《基本法》 23條立法,港人的言論自由已受到打壓。他將連同一些非政府組織,去信聯合國及英國政府,促請對方監察香港回歸後的人權狀況。他們又考慮趁總理溫家寶本月中訪問澳門時,到澳門表達訴求。
指白色恐怖已降臨
因襲警被判囚而剛出獄的青台監製楊匡昨日與林子健會見傳媒,表明無懼針對他的指控,將堅持爭取言論自由。對於特首曾蔭權在施政報告表明任內不會就 23條立法。林子健認為,特區政府不用通過 23條立法,已開始打壓社運人士。
他指出,楊匡被控襲警判囚 14日;葉浩意在中聯辦外開香檳慶祝劉曉波得諾貝爾和平獎,卻被指涉嫌普通襲擊罪; 80後青年蘇兆康在立法會內抗議,四個月後被警方檢控等個案,顯示越來越多參與政治活動的年輕人受政治打壓。他形容白色恐怖已降臨香港,提醒香港人將來可能進一步面對 23條立法後的打壓。
林子健強調,英國政府回歸前與中國政府簽訂中英聯合聲明,保證一國兩制 50年不變。他將去信英國政府要求監察香港人權狀況,並聯絡部份非政府組織,明年向聯合國提交香港人權報告,要求關注港人言論、集會等自由正受到侵蝕。
徇私又枉法,
警權不斷大,
人權被打壓。
社運人士受打壓 擬向溫家寶請願
2010年11月04日《蘋果日報》
【本報訊】本港社運人士接連被警方檢控及判囚。網上電台青台台長林子健批評,香港特區政府尚未就《基本法》 23條立法,港人的言論自由已受到打壓。他將連同一些非政府組織,去信聯合國及英國政府,促請對方監察香港回歸後的人權狀況。他們又考慮趁總理溫家寶本月中訪問澳門時,到澳門表達訴求。
指白色恐怖已降臨
因襲警被判囚而剛出獄的青台監製楊匡昨日與林子健會見傳媒,表明無懼針對他的指控,將堅持爭取言論自由。對於特首曾蔭權在施政報告表明任內不會就 23條立法。林子健認為,特區政府不用通過 23條立法,已開始打壓社運人士。
他指出,楊匡被控襲警判囚 14日;葉浩意在中聯辦外開香檳慶祝劉曉波得諾貝爾和平獎,卻被指涉嫌普通襲擊罪; 80後青年蘇兆康在立法會內抗議,四個月後被警方檢控等個案,顯示越來越多參與政治活動的年輕人受政治打壓。他形容白色恐怖已降臨香港,提醒香港人將來可能進一步面對 23條立法後的打壓。
林子健強調,英國政府回歸前與中國政府簽訂中英聯合聲明,保證一國兩制 50年不變。他將去信英國政府要求監察香港人權狀況,並聯絡部份非政府組織,明年向聯合國提交香港人權報告,要求關注港人言論、集會等自由正受到侵蝕。
2010年11月3日星期三
斂到盡
無良欺壓資本家,
名加實減當傻瓜,
層層剝削流血汗,
辛苦得來不成家。
無良偽君子 奸商真小人
2010年11月03日《蘋果日報》
究竟香港的空氣和土壤有甚麼問題,培植出大家樂這種無良僱主?
如果大家樂對即將公佈的最低工資時薪廿八大元提出異議,表示太高無法接受,老闆陳裕光憤而辭去「臨時最低工資委員會」委員之職以示抗議,像張廿蚊一樣厚着臉皮硬着頭皮堅持到底,擺明車馬要做無商不奸的真小人,相信港人還會對你保留三分尊敬。但大家樂卻用「配合最低工資政策實施」為藉口,名義加薪實質減糧,但做了又不敢承認,諸多理由,死不認錯,做偽君子也做得鬼鬼祟祟,除了使人不屑之外,剩下的,甚麼都沒有了,就只有公眾的涎沫。
大家樂管理層要求屬下員工簽署「僱聘資料變動確認書」,時薪增加兩元至三元半,但清楚寫明「用膳時間不計算在有薪工作時數內」。連小學程度的算術都能準確無誤的計出來:加薪兩元,由二十二元增至二十四元,八小時工作,扣減四十五分鐘飯鐘錢,每日減薪兩元。由二十五元增至二十七元,每日減薪四元二角五分。如果加薪兩元五角,由二十五元增至二十七元五角,每日減薪六角二分五。要加薪至三元,才有機會出現正數,每日增薪三大元。
輿論鋪天蓋地譴責這種為富不仁的無良僱主,大家樂的高層管理人員出來澄清,對「明加實減」含糊其辭,對玩弄數字巧言令色,還猛拖同業落水。他們也扣飯鐘錢,如果我們不扣,還會失去競爭能力。說話的高級行政人員,像小學生犯了錯,老師要罰,他就哭喪着臉,兩行眼淚一把鼻涕:「小國、小強都有做,點解淨係鬧我小明,唔鬧佢哋?」如此回應,如此水平,實在丟人現眼。
過去十二年,大家樂集團都有強勁的盈利增長,除了二○○三年沙士期間稍為回落,即使○七、○八金融海嘯,盈利都穩步上升。二○一○年,更勁賺五億一千三百萬元。扣減員工飯鐘錢,如果中間落墨當三元計算,每月廿六日,三千員工,一年約慳了二百八十萬元,不足盈利的百分之零點五五,亦遠低於老闆和行政總裁的一年董事酬金。
最低工資,是為了照顧最弱勢,最無競爭能力的基層員工,二十八元一小時已經低得無可再低了,一天做足八至十小時,都不足他們養家餬口。打工的意義是甚麼?勞動的價值又是甚麼?廿八元一小時,不夠這些老闆級行政人員到高級酒樓吃一口蝦餃,呷一啖紅酒,但對基層打工仔來說,就可能是一餐飯餸的價錢。是甚麼邪惡念頭,驅使這些行政管理人才,坐在辦公室裏想壞腦袋,挖空心思,把基層員工盡情地逐分逐毫地剝削,把僅餘的勞動價值都搜刮淨盡。如果他們的子女有這種父親,可以抬起頭做人嗎?面對基層員工的痛苦,他們晚上可以睡得安穩嗎?或許有人會說,資本家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好向股東投資者交代,工資餬口養家並不是老闆的責任。這個說法在弱肉強食的森林資本主義裏可能沒錯,不如就這樣吧,當基層市民的工資被層層剝削,踐踏得比綜援還不如,就讓他們齊齊停工,集體申請綜援,到時如果因為社會福利不勝負荷而加重利得稅,無良的資本家們,你們又願意嗎?
文: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
名加實減當傻瓜,
層層剝削流血汗,
辛苦得來不成家。
無良偽君子 奸商真小人
2010年11月03日《蘋果日報》
究竟香港的空氣和土壤有甚麼問題,培植出大家樂這種無良僱主?
如果大家樂對即將公佈的最低工資時薪廿八大元提出異議,表示太高無法接受,老闆陳裕光憤而辭去「臨時最低工資委員會」委員之職以示抗議,像張廿蚊一樣厚着臉皮硬着頭皮堅持到底,擺明車馬要做無商不奸的真小人,相信港人還會對你保留三分尊敬。但大家樂卻用「配合最低工資政策實施」為藉口,名義加薪實質減糧,但做了又不敢承認,諸多理由,死不認錯,做偽君子也做得鬼鬼祟祟,除了使人不屑之外,剩下的,甚麼都沒有了,就只有公眾的涎沫。
大家樂管理層要求屬下員工簽署「僱聘資料變動確認書」,時薪增加兩元至三元半,但清楚寫明「用膳時間不計算在有薪工作時數內」。連小學程度的算術都能準確無誤的計出來:加薪兩元,由二十二元增至二十四元,八小時工作,扣減四十五分鐘飯鐘錢,每日減薪兩元。由二十五元增至二十七元,每日減薪四元二角五分。如果加薪兩元五角,由二十五元增至二十七元五角,每日減薪六角二分五。要加薪至三元,才有機會出現正數,每日增薪三大元。
輿論鋪天蓋地譴責這種為富不仁的無良僱主,大家樂的高層管理人員出來澄清,對「明加實減」含糊其辭,對玩弄數字巧言令色,還猛拖同業落水。他們也扣飯鐘錢,如果我們不扣,還會失去競爭能力。說話的高級行政人員,像小學生犯了錯,老師要罰,他就哭喪着臉,兩行眼淚一把鼻涕:「小國、小強都有做,點解淨係鬧我小明,唔鬧佢哋?」如此回應,如此水平,實在丟人現眼。
過去十二年,大家樂集團都有強勁的盈利增長,除了二○○三年沙士期間稍為回落,即使○七、○八金融海嘯,盈利都穩步上升。二○一○年,更勁賺五億一千三百萬元。扣減員工飯鐘錢,如果中間落墨當三元計算,每月廿六日,三千員工,一年約慳了二百八十萬元,不足盈利的百分之零點五五,亦遠低於老闆和行政總裁的一年董事酬金。
最低工資,是為了照顧最弱勢,最無競爭能力的基層員工,二十八元一小時已經低得無可再低了,一天做足八至十小時,都不足他們養家餬口。打工的意義是甚麼?勞動的價值又是甚麼?廿八元一小時,不夠這些老闆級行政人員到高級酒樓吃一口蝦餃,呷一啖紅酒,但對基層打工仔來說,就可能是一餐飯餸的價錢。是甚麼邪惡念頭,驅使這些行政管理人才,坐在辦公室裏想壞腦袋,挖空心思,把基層員工盡情地逐分逐毫地剝削,把僅餘的勞動價值都搜刮淨盡。如果他們的子女有這種父親,可以抬起頭做人嗎?面對基層員工的痛苦,他們晚上可以睡得安穩嗎?或許有人會說,資本家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好向股東投資者交代,工資餬口養家並不是老闆的責任。這個說法在弱肉強食的森林資本主義裏可能沒錯,不如就這樣吧,當基層市民的工資被層層剝削,踐踏得比綜援還不如,就讓他們齊齊停工,集體申請綜援,到時如果因為社會福利不勝負荷而加重利得稅,無良的資本家們,你們又願意嗎?
文: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
2010年11月2日星期二
拒做犬儒
拒做犬儒站挺身,
公義抗爭為人民,
財富合理再分配,
解構仇富與仇商。
大學講師 拒做「犬儒中產」
2010年11月02日《蘋果日報》
【本報訊】 53歲的理工大學講師張超雄,父親是小學校長、成長於中產家庭,多年來卻一直關顧弱勢社群,未來更有意為打工仔發聲。中產投身工黨,張超雄認為絕無資源錯配,他認為,香港有許多中產人士希望公義能夠伸張,拒做「犬儒中產」,「唔係只顧自己,搵到錢就乜都唔理!」
「犬儒中產,即係基本上都放棄咗,只係識自己顧自己嘅一班人。我覺得,呢類人經已越來越少。」拒絕犬儒的張超雄曾當四年議員,最深感受是:「議會係一個好奇怪地方,形式上你係有權力,但係到運作時,其實係冇權。」
「我擺明要財富再分配」
但他始終認為,當議員可以「刀仔鋸大樹」,可以慢慢改變當權者的看法,「好似傷殘人士交通半價優惠,將罕有病藥放入名冊,都係咁爭取返嚟」。
張超雄說,金融海嘯過後,中間偏左的理念獲得一定共鳴。「我擺到明係要求權力、財富再分配,擺到明要講呢個所謂嘅自由市場係呃人,政府係最大地主,商家做生意難,唔係因為最低工資,而係因為租金、地價。」
「我唔係極左人,唔係要大家共產,只係覺得財富再分配唔係純福利,而係一種公義,成個社會一齊去產生財富,所有人合作先做得成。點分配成果,應該要公義一啲。」
公義抗爭為人民,
財富合理再分配,
解構仇富與仇商。
大學講師 拒做「犬儒中產」
2010年11月02日《蘋果日報》
【本報訊】 53歲的理工大學講師張超雄,父親是小學校長、成長於中產家庭,多年來卻一直關顧弱勢社群,未來更有意為打工仔發聲。中產投身工黨,張超雄認為絕無資源錯配,他認為,香港有許多中產人士希望公義能夠伸張,拒做「犬儒中產」,「唔係只顧自己,搵到錢就乜都唔理!」
「犬儒中產,即係基本上都放棄咗,只係識自己顧自己嘅一班人。我覺得,呢類人經已越來越少。」拒絕犬儒的張超雄曾當四年議員,最深感受是:「議會係一個好奇怪地方,形式上你係有權力,但係到運作時,其實係冇權。」
「我擺明要財富再分配」
但他始終認為,當議員可以「刀仔鋸大樹」,可以慢慢改變當權者的看法,「好似傷殘人士交通半價優惠,將罕有病藥放入名冊,都係咁爭取返嚟」。
張超雄說,金融海嘯過後,中間偏左的理念獲得一定共鳴。「我擺到明係要求權力、財富再分配,擺到明要講呢個所謂嘅自由市場係呃人,政府係最大地主,商家做生意難,唔係因為最低工資,而係因為租金、地價。」
「我唔係極左人,唔係要大家共產,只係覺得財富再分配唔係純福利,而係一種公義,成個社會一齊去產生財富,所有人合作先做得成。點分配成果,應該要公義一啲。」
2010年11月1日星期一
取之無道
發水麵包發不休,
市民口袋慘被偷,
官商合作無間斷,
公共空間來轉售。
發水樓衍生問題為禍更深
2010年11月01日《蘋果日報》
最近政府眼看與地產建設商會無法就發水樓問題達成共識,只好單方面宣佈有意透過立法規管地產銷售中的誤導和蠱惑手法,特別是樓盤狂發水,導致單位實用率大幅縮水的問題。連曾特首都對世界罕見,香港獨有的以所謂建築面積賣樓的做法強烈憤慨。甚至專業的測量業人士都無法確認實際上的公用面積是如何計算出來的,以及是否準確,所以所謂建築面積似乎任由發展商自己天馬行空自由發揮。如果以近二十年來樓盤平均發水率百分之三十減去政府擬定的寬免上限百分之十,那麼香港地產商在過去二十年裏,僅透過發水就獲得差不多百分之二十的額外利潤。有心人可以簡單的把本港上市的本地地產公司二十年來的淨利潤加總,再乘以百分之二十,估計最少都數以百億計。地產商的巧取豪奪可見一斑!
仍不斷壓榨小業主
但是,發水樓的問題並沒有隨着新樓連哄帶騙出售給市民就消失了,還在現實生活中衍生各種禍害。首先,小業主每月所繳納的管理費是按照所謂的建築面積計算的,而大部份的新樓的管理公司是發展商的附屬公司,因此發水的面積還在源源不斷的幫助發展商榨取利潤。小業主根本不知道何時才可以擺脫地產商的持續壓榨。而且,發水出來的豪華會所的部份日常運作費用也要轉嫁到小業主身上,需要管理費補貼,豪華的海市蜃樓映照着小業主的無奈與辛酸。
其次,部份發展商不僅發水出富麗堂皇的出入大堂和會所、停車場、大窗台和借環保為名的環保露台,還利用發水面積製造出疑似私家花園,實際上是公眾休憩的公共空間。這類公共空間很大可能又以公攤面積為名打包賣給了小業主,由小業主負責日常開支和承擔附帶責任。
在一兩年前公共空間被變相私有化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之時,有發展商公開跟小業主劃清界限,說屋苑單位出售完成之後,公共平台/空間的業權已經轉歸業主立案法團,無疑公開承認把發水的公共空間化整為零賣給小業主了。如果果真如此,發展商一邊向政府承諾提供公眾休憩空間以換取樓面豁免,一邊偷偷把這類空間賣給市民,政府難道不應該採取法律行動去追討公共空間嗎?
引發民眾仇視商界
最後,發水樓的普遍存在改變了整個地產行業的遊戲規則,有良心發水不狠的無法生存,反而心狠手辣的賺個盤滿缽滿。這種劣勝優汰的機制最終導致經濟學上所說的劣幣驅逐良幣,市場經濟的正面作用難以顯現,反而負面事件層出不窮,引發民眾懷疑和仇視商界。仇商仇富的情緒不斷蔓延使得商業行為缺乏正當性和倫理基礎,商界與社會公眾無法良性互動,企業變為資本家罔顧社會利益敲詐民眾的工具,最終經濟發展只能舉步維艱,社會動盪加劇。
有學者指出,三十年代後期繁華的上海由盛轉衰,跟當時的企業家階層不擇手段撈錢,喪失在社會中的正當性和合法性,最後被民眾唾棄和拋棄有直接關係。前車之鑑,香港不得不警惕。
宗山
哲學博士、自由撰稿人
市民口袋慘被偷,
官商合作無間斷,
公共空間來轉售。
發水樓衍生問題為禍更深
2010年11月01日《蘋果日報》
最近政府眼看與地產建設商會無法就發水樓問題達成共識,只好單方面宣佈有意透過立法規管地產銷售中的誤導和蠱惑手法,特別是樓盤狂發水,導致單位實用率大幅縮水的問題。連曾特首都對世界罕見,香港獨有的以所謂建築面積賣樓的做法強烈憤慨。甚至專業的測量業人士都無法確認實際上的公用面積是如何計算出來的,以及是否準確,所以所謂建築面積似乎任由發展商自己天馬行空自由發揮。如果以近二十年來樓盤平均發水率百分之三十減去政府擬定的寬免上限百分之十,那麼香港地產商在過去二十年裏,僅透過發水就獲得差不多百分之二十的額外利潤。有心人可以簡單的把本港上市的本地地產公司二十年來的淨利潤加總,再乘以百分之二十,估計最少都數以百億計。地產商的巧取豪奪可見一斑!
仍不斷壓榨小業主
但是,發水樓的問題並沒有隨着新樓連哄帶騙出售給市民就消失了,還在現實生活中衍生各種禍害。首先,小業主每月所繳納的管理費是按照所謂的建築面積計算的,而大部份的新樓的管理公司是發展商的附屬公司,因此發水的面積還在源源不斷的幫助發展商榨取利潤。小業主根本不知道何時才可以擺脫地產商的持續壓榨。而且,發水出來的豪華會所的部份日常運作費用也要轉嫁到小業主身上,需要管理費補貼,豪華的海市蜃樓映照着小業主的無奈與辛酸。
其次,部份發展商不僅發水出富麗堂皇的出入大堂和會所、停車場、大窗台和借環保為名的環保露台,還利用發水面積製造出疑似私家花園,實際上是公眾休憩的公共空間。這類公共空間很大可能又以公攤面積為名打包賣給了小業主,由小業主負責日常開支和承擔附帶責任。
在一兩年前公共空間被變相私有化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之時,有發展商公開跟小業主劃清界限,說屋苑單位出售完成之後,公共平台/空間的業權已經轉歸業主立案法團,無疑公開承認把發水的公共空間化整為零賣給小業主了。如果果真如此,發展商一邊向政府承諾提供公眾休憩空間以換取樓面豁免,一邊偷偷把這類空間賣給市民,政府難道不應該採取法律行動去追討公共空間嗎?
引發民眾仇視商界
最後,發水樓的普遍存在改變了整個地產行業的遊戲規則,有良心發水不狠的無法生存,反而心狠手辣的賺個盤滿缽滿。這種劣勝優汰的機制最終導致經濟學上所說的劣幣驅逐良幣,市場經濟的正面作用難以顯現,反而負面事件層出不窮,引發民眾懷疑和仇視商界。仇商仇富的情緒不斷蔓延使得商業行為缺乏正當性和倫理基礎,商界與社會公眾無法良性互動,企業變為資本家罔顧社會利益敲詐民眾的工具,最終經濟發展只能舉步維艱,社會動盪加劇。
有學者指出,三十年代後期繁華的上海由盛轉衰,跟當時的企業家階層不擇手段撈錢,喪失在社會中的正當性和合法性,最後被民眾唾棄和拋棄有直接關係。前車之鑑,香港不得不警惕。
宗山
哲學博士、自由撰稿人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