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權愛愚民,
愚民易受沊,
傳媒控在手,
歪論可成真。
如何解讀政改廣告
2010年05月24日《蘋果日報》
距離六月二十三日立法會表決政改方案尚餘不足一個月時間,政府聲稱會以破格和具創意的方式拉攏民意,雖然具體計劃內容未明,觀乎政府新近推出的政改廣告,卻不見任何新瓶,似是舊調重彈居多。倒是當中潛藏不少有趣的政治隱喻,值得拿出來討論。
離不開大家長思維
在《信任讓夢想成真》的廣告內,內容講述女兒為了出席畢業晚會而設計了一套晚裝,一方面希望身為裁縫的母親幫忙完成作品,一方面卻又擔心母親工作沉重無暇應付,到片末母親終於趕及完成,女兒亦笑逐顏開。
首先,政府仍然離不開那種中國式的大家長的思維,將市民借喻為初出茅廬的無知少女,反映政府與市民缺乏平等對話的空間,整個話語權其實牢牢的套在政府手中。
其次,女兒所渴望的是一套華麗的晚裝裙,說明民主是件不折不扣的舶來品,幸而政府沒有把它變成中國的旗袍,總算是把基本事實弄清。女兒依照店子的裙子作為藍本,設計出一襲紅紫色短裙,可是到最後卻變成一套深紫色吊帶裙。這是否暗示市民主觀期許的普選願望,到實際交付予政府演繹詮釋的過程中間存在着不少的落差?
信任,到底讓誰人的夢想成真,這或許才是社會所值得深思的。
在另一輯《原地踏步點會有進步》的廣告內,描述一對男女在跳舞,身為領舞者的男士不停在還原基本步,令在旁的女舞伴面露不悅;到最後以領舞者完成整支舞曲作結,借喻市民的女舞伴這時候亦展示出歡愉的笑容。
廣告的問題在於,領舞者的角色到底在隱喻誰?
從同輯廣告中,政府樂意以大家長身份自居,與女舞伴平起平坐的領舞者,當然不會是政府的縮影,而是立法會內的反對派議員。可是,誰都知道政改的責任在於政府的方案進步太小,將問題歸咎於僅持否決權的反對派議員,也就無視了政府和建制派掌控實權的政治現實,是倒果為因的邏輯錯誤。
二○一二年政改方案到底是否真的如政府所言盡了最大努力?暫且不要說取消功能組別,就談取消分組點票了吧,政府這個翻叮爛方案連隻字不敢提。
信任需要承諾基礎
倘能從政改廣告窺探政府的思維,則毫不需要寄望能在政改的內容上有任何破格和創新之處。極其量政府只會在推銷手法上注入更多民間要素,而這也不過為一個民主政府的恒常慣例。
信任,是需要承諾基礎─曾蔭權當日信誓旦旦任內徹底解決政改問題,今日卻說只能處理任內的選舉安排。不原地踏步,也要確保下一步不是萬丈深淵──面對擴大功能組別的魔鬼方案,倒不如原封不動,跳你老舞罷了。
亦彤
自由撰稿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