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9日星期一

豬八快照鏡

口裡說一套,
做就另一套,
人也不像人,
鬼也不像鬼。


強調未有民主制度 不加入執政聯盟
民主黨轉走強硬路線
2010年07月19日 《蘋果日報》
【本報訊】投票支持政改改良方案後,民主黨昨天舉行集思會討論未來定位。據了解,該黨日後在民生及政治議題上轉走更強硬路線,以證明政改方面的一次妥協不同立場放軟,同時會極力向政府爭取立法落實 10年終極普選。主席何俊仁會後強調會堅守理性務實在野黨角色,在未落實真正民主制度前,絕不會加入執政聯盟或成為管治團隊。
記者:許偉賢
近百名民主黨員昨天出席集思會,聽取了如資深傳媒人程翔及科技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成名等講者分析。據了解,民主黨領導層在集思會上明確指出,雖然該黨在政改方案上選擇了談判路線,並作出一定妥協,但不代表爭取終極普選問題就此停步,未來會力爭一次過為未來 10年落實普選進行立法安排,絕不讓步。有黨領導更稱日後民生及政治議題會走強硬路線,不希望黨員誤以為該黨支持政改就立場放軟。
主席何俊仁會後滙報時強調,該黨會繼續擔當理性務實的在野黨角色,積極監察政府;在未建立民主制度前,「難以參與執政聯盟」,絕不會加入成為政治問責團隊。
同時堅持與中央溝通
副主席劉慧卿指,當政府由民主制度產生,民主黨參與其中是「天經地義」,「但民主黨冇話要喺家情況下做執政黨」。該黨同時堅持在一國兩制及高度自治原則下與中央繼續溝通對話,爭取為未來終極普選立法。
雖然部份民間團體對民主黨仍有不滿,但該黨仍然希望加強與民間組織合作關係,強調會以包容胸襟面對不同抗爭策略的友好團體,謀求在同一目標下令多元化的抗爭路線產生有利配合。
有民主黨成員指,成為執政黨是該黨未來的發展路向之一,只是未有像公民黨成立之初將執政黨視為目標般「高調」,但重申該黨必會在成功爭取民主制度後才考慮執政問題。至於會否推選下屆特首候選人,該黨會在下年選舉委員會改選前討論;由於不少向來反對小圈子選舉,包括特首選舉的前綫成員過檔至民主黨,預料此議題會在黨內掀起爭論。
在政改一仗後,雖有黨員退黨,但副主席單仲偕稱入黨的人反而較退黨人數更多。該黨稍後會加強培訓新人,並會更主動使用新科技來聯絡新生代。

五區公投與民主黨決策
2010年07月19日
民主黨不參與五區公投運動,是否跟它與中共談判和最後支持政改方案有關?可根據客觀事實,作出合理判斷。
民主黨報告說:民主黨否決參與五區公投時,並沒有接獲任何訊息,有機會與中央就香港政改問題對話會談。首先,這句話有語病,「否決時」應改為「否決前」,否則毫無意義。重點是:在民主黨否決公投前,是否得悉有機會跟中共談判?
何人何時究竟談了何事
去年八月一日,在民主黨第一次內部政改座談會上,司徒華積極回應五區總辭建議,主動提出五位人選。九月二日,民主黨跟特首閉門會談,主動要求跟中央對話。五日,張文光認為二十三位議員總辭值得泛民考慮。至此,民主黨是將談判與公投並舉。六日,公民黨公佈先談判、後補選、再總辭的雙辭方案。九日,《蘋果日報》報道:有泛民立法會議員指出,他們與內地一些中間人接觸,當時對方耳聞泛民議員要辭職補選,於是不斷表明希望雙方可以溝通政改問題,無謂激化矛盾。由此看來,還不是早已「得悉有機會跟中共談判」嗎?
自此,怪事就發生了。九月二十一日,原本民、公、社三黨就五區公投料達共識,氣氛樂觀,但到了二十三日,民主黨突然冷下來,等候黨內表決。二十五日,民主黨更在泛民飯盒會中表達對五區總辭的深重憂慮。二十七日,在民主黨第二次政改座談會上,司徒華更跟李柱銘對民主黨是否參與公投針鋒相對,主流派憂慮公投風險。及至十一月四日,李剛發表二○一二鋪路論,張文光即在六日發表〈真誠對話解決政制分歧〉的報刊文章回應。十八日,政府公佈諮詢文件。二十四日,司徒華點評李柱銘「我對他很了解,他不是那麼懂政治」,呼籲他不要再逼民主黨參加公投。至此,懂政治的民主黨否決意志已決。十二月十三日,黨員大會正式否決公投。
重看上述從民主黨報告中略去的歷史事件,就會發現問題從來不在於梁愛詩、民主黨、《明報》的十二月飯局、二月會面,而是在於民主黨有無跟內地中間人在去年九月至十一月這段期間接觸?何人、何地、何時談了何事?九月的中間人是誰?中共有無向民主黨明示或暗示:一、只要民主黨正式否決公投,才可開始商談政改;二、二○一二後的事現在免談,民主黨最好提出二○一二方案的反建議?果真如此,懂政治的民主黨就有動機對公投突然轉軚了!
是否隱瞞與中間人接觸
民主黨,你可公開當時一切有關資料嗎?民主黨報告除了隱瞞十二月就已向梁愛詩提出想與中央溝通外,是否還隱瞞了九月與中間人的接觸?

桑普
時事評論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