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8日星期三

不公

賠款不公允,
每尺幾百蚊,
舒適好園地,
強拆實不甘。


屯門紫田村明收地  27戶「搏埋條命」
老婆婆揚言自焚保家園
2010年09月08日
【本報訊】臨近中秋,近百名屯門紫田村民的家園勢將被毀。政府上月初收地失敗後,鐵定明日鐵腕清場, 27戶人家決定負隅頑抗,長者揚言大不了淋火水自焚,壯丁已準備了大鐵鏈反鎖,矢言「搏埋條命」保住祖業。拆屋前夕,他們想告訴外界,不是因「嫌錢少」拒絕搬走,只是對現行收地政策不公、新界發展專門欺壓非原居民感極度憤慨。



紫田村村口貼滿「無恥政府不理民意」的標語,警車昨日在村口徘徊, CID致電拒遷的村民「收風」。地政總署上月 3日初次收地時,已打破了部份寮屋的門窗,噴上收屋告示。村民 Stanley投訴,政府當日最少「收錯」兩間屋,他說:「業主根本冇話畀佢哋收,其中一個阿叔係聾 o架,佢屈人哋喺電話度同意!」
政府 8月 24日已發新聞稿表明會在 9月 9日「清拆整個地盤」,土地用以興建五千個公屋單位。但直至昨日,受影響村民仍堅持死守。村民代表黃偉興帶記者進入他的 4,000呎「豪宅」參觀,車房停泊了多部跑車、全部傢俬擺設原封不動,「我乜都唔執,政府未傾好安置,我唔會搬」。
黃偉興直斥政府的收地政策「黑暗」,向原居民傾斜。他指出,政府最初的規劃,包括收回部份原居民土地,最後卻只趕走非原居民。網站「獨立媒體」翻查了相關文件,發現政府最初的收地範圍包括原居民建的丁屋「紫田花園」,但根據去年公佈的藍圖,紫田花園卻避過收地的「厄運」。
黃偉興指出,政府要收回原居民的土地,首先要撥地給他們重建,再賠償 130萬元建屋費、兩至三年的建屋期內,每月要補貼近 8,000元的租屋費。但非原居民的租戶沒有賠償,地主也只按呎價 474元賠款,上蓋物業不獲賠償。他不滿規劃發展專「恰」非原居民。「我哋起碼住咗超過 40年,好多人都三代植根喺度」。他表示明日會以鐵鏈反鎖一家五口拒收屋,「我豁咗出去,如果政府硬要毀我祖業,我真係唔愛命都同佢搏過」。

四口家獲安置 300呎單位
年近 80歲的周婆婆在屋內堆滿一袋袋衣服,「最多用啲衫點火燒自己,好過火化」。離開逾千呎大屋,因兒子的入息超出了上限百多元,不能上樓。政府安置一家四口入住 300呎、月租逾 4,000元的房協單位,「間屋係我哋辛辛苦苦起 o架,係賠咗百幾萬,不如你畀番間屋我,我一毫子都唔愛。」
村民一方面準備抗爭,另一方面正尋求向法院申請禁制令,阻止政府部門明日拆村。正協助村民的屯門鄉委會第二副主席曾展雄昨曾向地政總署了解,對方表示明日必會入村。他希望政府再給予寬限度讓居民搬遷,以及檢討收地補償機制。「收雞牌都唔會有入息審查啦,點解對非原居民就咁苛刻」。

3000呎農莊 120萬賠償
2010年09月08日
三米高的羅漢松、 40磅的巨型大樹菠蘿, 37年的園藝心血,在官僚眼中是 1.8萬元補償金。謝氏夫婦坦言:「真係接受唔到。」 76歲的謝太帶記者參觀她的農莊,左邊是豆葉、香草、霸王花,「煲湯都唔使買菜」,中央是三棵大樹菠蘿樹,「有海南島種,又有泰國種」。
兩夫婦從前家住港島, 1973年到屯門買地種花、度假,「嗰時紅隧都未起好,對面兆康苑?全部係西洋菜田呀」。逾 3,000呎的退休樂園,政府會給予 120萬地價賠償,謝太不是不願搬走,只是慨嘆樓市升溫,「筆錢根本唔夠我買番間細屋」。

何氏宗親 扎根四代
2010年09月08日
一片紫田,村內有村。推開貼上「反對清拆」標語的大閘門,裏面是 20多間規劃井然的小磚屋,租客清一色是何氏宗親,扎根四代,全盛時逾 200人聚居。何燕芬的父母是其中一房誓死守家園的村民。孩童時代,何家村是一片泥地。每逢下雨,何燕芬就在泥濘裏游泳、划艇。「最難忘過時過節一口氣幫十隻狗冲凉」。村外土地,埋葬了多隻何家小狗,還有一頭在生的,與主人一起面對逼遷。她哭訴:「爸爸媽媽辛辛苦苦買磚買木起屋,因為買咗間居屋畀仔女住,家冇得上樓,一毫子搬遷費都冇,我覺得收地政策專欺壓窮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