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制度見更優,
扭曲民意會自受,
民主自由人人有,
獨裁專政不抬頭。
官方媒體誤導民意 製造輿論詆毀諾獎
兩成人不上當 挺劉曉波《蘋果日報》
中國官方《環球時報》昨日發表《諾貝爾和平獎事件公眾態度調查報告》,指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電話訪問 955位民眾,近七成半受訪者認為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劉曉波是「試圖讓中國接受西方的政治體制」及「向中國滲透西方價值觀」。但有網民批評,問卷存在引導性,是刻意製造言論。引人關注的是,在中國當局向挪威提出強烈抗議之下,仍有 24.3%受訪者與當局大唱反調,認為應該釋放劉曉波,讓他出國或前往挪威領獎。
據報道,這項調查是由《環球時報》旗下的環球輿情調查中心進行的,結果顯示 77.1%受訪者並不知道今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是誰。而知道劉曉波獲獎的人中, 46.8%的人在他獲獎之前就知道這個人, 53.2%是因為諾貝爾和平獎才知道。調查還顯示,超過七成人認為中國政府對諾貝爾和平獎事件應該淡化處理、不予配合,並揭露西方的圖謀;但同時有 12.3%的受訪者認為應該接受諾貝爾委員會的決定、配合他們頒獎。
報道指,合共約七成半的民眾認為諾貝爾委員會授予劉曉波和平獎,是要「向中國施壓,試圖讓中國接受西方的政治體制」( 43.9%)和「向中國滲透西方的價值觀」( 30.9%)。 15.2%的受訪者認為這是西方在真誠推動中國的民主進程,只有 7.7%的受訪者認為這件事沒有任何政治意圖,只是在為劉曉波鳴不平。
報道引述中國社科院美國所副所長倪峰表示,諾貝爾和平獎事件在中國不會引起呼應,「西方想通過給劉曉波授諾貝爾和平獎來給中國公眾大的觸發,是不可能的」。
調查又指, 59.3%的受訪者認為應該收回授予劉曉波和平獎的決定,並向中國人民道歉。一半以上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政府應繼續關押劉曉波至刑滿, 16.4%認為應適時釋放劉曉波,並讓其離開中國; 7.9%認為應立即釋放劉曉波,允許其前往挪威領獎。
留言支持劉曉波即被刪
環球網上的網民評論清一色附和報道,盡是指摘西方及諾貝爾委員會無恥,但有網民在微博留言稱:「在環球網一留言支持劉曉波就被刪了。」也有網民指:「官方媒體已經發功好多天了,都是在製造輿論,誤導群眾。」本報記者
《環球時報》調查報告
知不知道今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是誰
•知道: 22.9%
•不知道: 77.1%
諾貝爾委員會授予劉曉波和平獎的原因
•向中國施壓,試圖讓中國接受西方的政治體制: 43.9%
•向中國滲透西方的價值觀 30.9%
•西方在真誠推動中國的民主進程 15.2%
•沒有任何政治意圖,只為劉曉波鳴不平 7.7%
對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的期望
•委員會應收回授予劉曉波和平獎的決定,並向中國人民道歉: 59.3%
中國政府應如何對待劉曉波
•應繼續依法關押至服刑期滿: 57.2%
•應在適當的時候將劉曉波釋放並讓其離開中國: 16.4%
•應立即釋放劉曉波,允許其往挪威領獎: 7.9%
•說不清: 18.5%
資料來源:北京《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是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主辦及出版的國際新聞類報紙,創刊於 1993年 1月,原名《環球文萃》, 1997年改名為《環球時報》, 2009年 4月又出版英文版 Global Times,成為繼《中國日報》( China Daily)之後,中國第二份在全國發行的綜合性英文報紙。
內地官方媒體一向予人政治喉舌、呆板、沉悶的印象,近年為搶佔市場紛紛開辦子報、雜誌,打「擦邊球」,爭取讀者,《環球時報》創刊後也是如此,近日在反日示威、釣魚台事件等均突破監管底線,進行詳細報道。
學者批評《環球時報》:扭曲不知情的民意
2010年10月19日
有內地學者認為,《環球時報》報道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的民意調查別具意義,雖然調查可能存在引導性,但另一角度看,報道可令更多人知道劉曉波。而事件背後也反映,全國媒體被「禁聲」時,《環球時報》可仗着背後有《人民日報》撐腰,公然違抗禁令。
出位報道搶佔市場
「《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竟然發表對劉曉波獲諾貝爾獎的民意調查?太好了,這很有意義啊,他們一直人氣很旺,錯誤地理解了他們的『人氣』是真正的『民意』,這不奇怪。」內地學者楊恆均分析,《環球時報》一直認為自己很有民意基礎,但這只是一種變態的訊息不公開基礎之上的「民意」,也是一種「被扭曲」的民意。
楊恆均還指出,內地的傳媒禁令多由中宣部發出,而不是來自最高層中央政治局,有些禁令甚至只來自中宣部下轄的國新辦,由於人民日報社和中宣部同屬部級,故有膽對禁令不加理會。官方媒體的違禁,或能調動整個改革氣氛。另一種理解則是,報章只是為搶佔市場而做出位報道。
有內地傳媒學者表示,《環球時報》多日在抨擊劉曉波獲獎一事上,與新華網及外交部等口徑一致,該報發表民調只是為官方言論提供支持,應該是受上級指示而做。
本報記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