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區公投驗良知,
騎呢歪理照妖業,
強權謬論要說不,
奴才自主你一票。
五區公投與香港精神
2010年04月29日《蘋果日報》
香港電影《歲月神偷》揚威海外,賺人熱淚之餘,不少高官便開始大談香港精神,號召全港人人往後看,然而傳說中讓香港經濟起飛的香港精神,到底是指些甚麼?
優勢不再如何自處
所謂「大道廢,有仁義;六親不和,有孝慈」,香港精神之所以成為高官樂此不疲的談論焦點,正因為金融海嘯凸顯了香港十年以來經濟轉營失敗,新一代的血汗財富向財閥們靠攏的困境。不少多年來習慣沉溺於物質生活,精神空白的香港人一下子失去了精神支柱,民怨日漸積聚,所以政府才急急請來「香港精神」這道神符,在民怨爆發前先發制人封起悠悠眾口。既然政府不能改變世界,蟻民們就要改變自己的心。
誠然,香港人刻苦耐勞,逆境自強的性格,是香港經濟起飛的主要動力之一,然而香港的特殊地位和營商環境也是香港重要的成功因素。多年來香港因韓戰、文革爆發而發展轉口貿易,配合低稅率、最惠國待遇、宗主國的配額優惠等,大發國難之財,但隨着近年祖國經濟飛躍發展,過去的環境優勢隨回歸而一去不返,香港人又該如何自處?
筆者認為,社會環境如民主一樣,不能等待別人賜予,而是要自己爭取回來的。
《歲月神偷》所描繪的六十年代貪污橫行,兵賊不分,腐敗的環境之所以改變,並非由於任達華一家的默默耕耘,而是在電影以外,因學生發起「反貪污、捉葛柏」的社會運動,迫使政府成立廉政公署,才能創造出今天高效廉潔的營商環境。可見,逆境中香港人所需的並非默默耕耘、吞聲啞忍的「優點」,而是勇於向權貴說不的勇氣。
時至今日,香港社會環境雖然大為進步,但種種不公義的事情仍然為數不少。在香港精神的號召下,難道市民眼看政府提案與民為敵,仍能靠分組點票制度護航,在立法會暢通無阻地三讀通過,仍要閉口啞忍?難道市民眼看着功能組別議員為了減輕鮑參翅肚的商賈財閥們負擔,堅定不移地維護屈辱性薪金,反對最高工時,廢除集體談判權等,還要拿着時薪二十元默默耕耘?
五區公投考驗良知
五月十六日五區公投,正是香港人在銅牆鐵壁的建制中唯一對荒謬世界說不的機會。到底香港精神所代表的是默默耕耘,坐而待斃的奴才順民?還是有批判思考,為自己和下一代,敢於向不公義說不的負責任公民?五區公投不只是對政府的考驗,更是對自己良知的考驗。
奕曦
自由撰稿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