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1日星期三

張愚人

無良無恥講歪理,
作大成本嚇市民,
加薪只助低下層,
遺禍業界是租金。


飲食業最低工資調查
張宇人繼續靠估  20蚊張變 24蚊張
2010年04月21日《蘋果日報》
【本報訊】發表最低工資廿蚊言論而需公開道歉的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昨日公佈業界調查結果,建議最低工資不超過時薪 24元。張宇人強調,最低工資將引發加薪漣漪效應( ripple effects),估計多達五成即近 10萬飲食業僱員獲相應加薪,令業界成本大增。調查更顯示,即使最低工資訂在 24元,也有三成食肆表示需要加價,若按工會建議最低工資為 33元,近六成食肆聲稱要蝕本經營。勞工界批評張宇人靠嚇兼靠估,務求盡量壓低最低工資水平。 記者:盧文烈
由自由黨副主席張宇人擔任會長的香港飲食業聯合總會, 2月至 3月成功訪問 49間連鎖食肆(共涉 1,867間分店),涵蓋僱員總數超過 7.5萬人。報告主要了解飲食業僱主對時薪 20元、 24元、 28元及 33元四個最低工資水平建議的看法。結果顯示,最多受訪食肆支持最低工資訂於時薪 24元( 34.6%),其次是 20元( 25%),沒有受訪者同意訂在 33元。

會引發加薪漣漪效應
最低工資即使只是 24元,也有四成受訪食肆稱需採用其他措施減低經營壓力,包括 31%加價、 21%削減員工福利、 15%裁員、 1.9%更揚言結業。若最低工資推高至 33元,結業的食肆比率會升至 28.8%及 38.5%裁員。
張宇人說,最低工資除了令低薪員工受惠,最低工資以上薪酬的員工,因工種間需要保持合理薪級差距也需要加薪。英國低薪委員會的 2009年報告顯示,最低工資會引發加薪漣漪效應,最終三成僱員獲加薪,由於本港飲食業需要較多中下層人手,故與英國或其他行業比較,加薪漣漪效應更大。他估計,最少五成飲食業僱員,即近 10萬人受漣漪效應影響而獲加薪。他引用業界一間聘用了 500員工的中式集團食肆為例,指最低工資訂在 24元後,原本時薪 22元的清潔工會加薪至 26元,侍應由 32元加至 38元,經理更由 69元增至 82元。
結果亦顯示,若最低工資訂在 24元,食肆的薪酬開支增加 8.7%,未計算漣漪效應,薪酬增幅僅 1.9%。調查又發現,未計算漣漪效應,本港食肆的盈利率中位數是 6.6%,計入漣漪效應則減至 4.3%,其中中式食肆影響最大,半數食肆盈利率見紅。若最低工資訂在 33元,食肆的整體盈利率會由 9%變為負 0.2%,估計全港起碼 59%食肆,即逾 5,000間要蝕錢經營。

張被轟靠嚇立心不良
自由黨昨向臨時最低工資委員會,建議最低工資訂在時薪 24元。
飲食界昨會見臨時最低工資委員會,正式提出最低工資不超過 24元的建議。張宇人強調,時薪 24元是否足夠生活非業界討論範圍,而多個飲食業商會支持調查的結論。自由黨昨向委員會提交的建議書,不約而同建議最低工資為 24元,黨主席劉健儀估計,最低工資引發的漣漪效應,會令全港 41萬僱員獲得加薪。
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怒斥張宇人一味作大,靠嚇兼靠估,務求將最低工資壓低,立心不良,「根本就荒謬。」他指出,本港就業市場一向是僱主主導,員工要求加薪難若登天,因此根本不能與英國相提並論。他認為,租金始終是令食肆經營成本上漲的最大元凶,堅持最低工資時薪 33元。
飲食及酒店業職工總會幹事胡穗珊批評張宇人「講一半,唔講一半」,故意嚇人。飲食業員工佔總成本三成,八成薪金開支屬於管理或高級人員,就算最低工資訂於 33元,兩成低薪僱員才獲加薪。
臨時最低工資委員會近日已陸續約見多個工會及商會,聽取意見後最快 7月訂出首個最低工資,明年初實施。勞工顧問委員會今日開會,討論實習僱員的豁免安排。
各界最低工資水平立場
-商界-
飲食界 時薪:不超過 24元
自由黨 時薪: 24元
工業總會 時薪: 24元
中小企商會 時薪: 23.4元
香港環境衛生業界大聯盟 時薪: 28元
-勞工界-
勞聯 時薪: 35元
工聯會 時薪:不低於 33元
職工盟 時薪: 33元
民間爭取最低工資聯盟 時薪: 33元
工團 時薪: 30元
資料來源:相關團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