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8日星期四

惡法

重建做借口,
靚地起高樓,
八成失議價,
強拍得粒豆。


民建聯護航 新例下月生效
強拍九降八  㩒住搶民產
2010年03月18日 《蘋果日報》
【本報訊】政府以公告形式硬推降低強制舊樓拍賣門檻政策,昨日經過 10小時激辯,在民建聯及保皇派立法會議員護航下,由泛民主派議員與葉劉淑儀提出的 14項延遲或撤回公告修訂全遭否決,強拍九降八 4月 1日正式生效。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否認強拍條例是強搶民產,反指議員感性多於理性。多位議員轟強拍條例違反《基本法》,質疑政府與發展商互相勾結。
記者:黃偉駿、雷子樂、許偉賢
發展局今年 1月以「先刊憲,後審議」形式,訂明《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指明較低百分比)公告》 4月 1日生效,將強拍所需業權比例門檻,由九成降至八成。由於屬公告形式,毋須經立法會審議,議員只能透過提修訂阻撓強拍九降八。泛民與匯賢智庫葉劉淑儀等 6名議員,昨在立法會會議共提出 14項修訂,包括要求撤回、押後及修訂公告內容。
民主黨涂謹申表示,市區重建策略檢討未完成,不明白政府堅持推出的理據,質疑是偏幫發展商,「可能係乜叔揸住百幾億等住拍賣,冇辦法,等唔住喇,要發喇。」他批評林鄭月娥聲稱 10%業權要受制於 90%的說法,是完全漠視市民私人財產的權利,「家唔係五個人夾錢買條六合彩呀。」
議員:帶頭製造不公
民主黨何俊仁批評政府雙重標準,「我哋以前討論大廈公契有唔公平條文,建議修例,政府即話唔能夠隨便侵犯私人業權。但係家又可以將強拍門檻降到八成,係兩把尺。」
在強拍議題上緊咬政府的葉劉淑儀說,不少小業主向她求助,稱多番受收樓公司滋擾,降低門檻勢必削弱小業主議價能力。她指土地審裁處把關有問題,例如上月北角繼園上里的強拍成交價(折合樓面呎價約 3,475元),比將軍澳剛成交的地價更低,認為強拍門檻只適用於 30年以上工廈。
金融界詹培忠也加入反對行列,質疑強拍條例按業權份數的做法,是政府帶頭製造不公,未能照顧社會弱小一群。
公民黨黨魁余若薇稱,強拍條例違反《基本法》內保障私有財產精神,絕不能因多數人同意而將少數人踢走,「要有好重大公眾利益,先可以考慮(強拍)。將一幢 6層高嘅舊樓拆咗,起番幢 60層高,係咪好重大公眾利益?」
民建聯張學明力挺強拍好處,指當年大角嘴海明閣因有 5戶不肯出售單位,佔業權 12%,發展商未能申請強拍而放棄收購,令海明閣被其後落成的新樓盤包圍。
旁聽市民:林鄭可恥
對於被指硬推強拍九降八,林鄭月娥自稱不是「好打得」,只是做事上心,「你哋唔好信我,信政府啦。」她強調政府不是強搶民產或官商勾結,希望議員的感性不要凌駕理性分析。她承認強拍議題敏感,但不能議而不決,認為為無論廢除或延遲公告,都解決不了爭議,「就算傾多一年半載,爭議都唔會減少。」她強調不是靠「數夠票」,只想加快舊區重建,改善舊樓業主生活,「做人只要問心無愧,不亦樂乎。」
兩批分別反對與支持強拍的市民到立法會門外請願。會議期間,數十名反對強拍的舊樓業主在公眾席旁聽,並多次在民建聯議員發言時高呼無恥。當晚上 10時半 14項動議全遭否決,有市民大叫「林鄭可恥!」被保安員帶走。
強拍公告建議, 4月 1日起,地段上只剩餘一個單位未能收購、地段上所有樓宇的樓齡達 50年或以上、座落非工業地帶而樓齡達 30年或以上工業大廈的地段的單位,發展商只要取得八成業權,便可引例向土地審裁提出強制拍賣取得餘下業權。
何秀蘭全面廢除舊樓強制拍賣決議案結果
直選議席(通過)
支持:民主黨( 8票)、公民黨( 2票)、民協( 1票)、職工盟( 1票)、街工( 1票)、何秀蘭、葉劉淑儀
反對:民建聯( 7票)、工聯會( 1票)、梁美芬
棄權:無

功能議席(否決)
支持:民主黨( 1票)、民協( 1票)、李國麟
反對:民建聯( 3票)、自由黨( 3票)、工聯會( 3票)、經濟動力( 3票)、專業會議( 3票)、李鳳英、譚偉豪、陳茂波、陳健波、黃宜弘、謝偉俊、劉皇發、霍震霆
棄權:梁家騮

註:李國寶、吳靄儀、詹培忠缺席;主席曾鈺成依慣例沒有投票。由於未能同時獲直選及功能組別通過,決議案被否決。
資料來源:立法會秘書處

21宗強拍無一涉舊區重建
2010年03月18日
【本報訊】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曾表示降低強拍門檻有助加快舊區重建,但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昨引用過去 21宗強拍個案踢爆此假象。他指出,自法例實施以來進行的 21宗強拍個案中, 17個來自半山、大坑及跑馬地等港島區靚地段,深水埗卻無發展商問津。 86%個案均以底價成交,反映發展商競投時往往壓低估價。
多屬豪宅地段
資料顯示,私人發展商有意強拍的地段,絕大部份是港島區靚地,例如大坑道麗星樓,在業主同意下,由發展商置地成功投得,建成豪宅。跑馬地肇輝臺 6號、灣仔活道 28、 30、 32、 34號均是成功強拍的例子。 4個在九龍區被強拍的樓宇,包括何文田山光道 20A、 B、 C號、太子道西 211至 215C號,也是豪宅地段。
18宗底價成交
何俊仁指出,港島優質地段被強拍的樓宇,狀況其實不太差,相反地,全港最有需要重建的深水埗區舊樓卻無人問津。他認為,政府實不應急於通過強拍公告。 21宗強拍個案, 18宗以底價成交、 1宗沒有進行。何俊仁批評,發展商在收購過程中往往壓低估價,反映強拍機制並不公平。
21宗已完成的強拍個案
─港島區( 17個)─
半山衞城坊 4-6A號 發展商:太古 底價成交?:是
半山西摩道 9A至 H號 發展商:英皇 底價成交?:是
跑馬地肇輝臺 6號 發展商:嘉華 底價成交?:不是
跑馬地山光道 20A、 B、 C號 發展商:嘉里 底價成交?:是
北角明園西街 28號 發展商:九龍建業 底價成交?:是
北角繼園上里 14-22、 1-19、 1A、 3A、 7A、 11A及 15A號 發展商:新世界 底價成交?:是
大坑道麗星樓 發展商:置地 底價成交?:不是
大坑道春暉臺 9-12號華苑 發展商:新世界 底價成交?:是
大坑希雲街 44至 46號 發展商:金朝陽 底價成交?:是
大坑希雲街 48至 50號 發展商:金朝陽 底價成交?:是
大坑重士街 1號 發展商:金朝陽 底價成交?:是
灣仔活道 28、 30、 32、 34號 發展商:羅家寶 底價成交?:是
灣仔金國大廈及國民大廈 發展商:恒地 底價成交?:是
灣仔活道 16至 18號 發展商:麗新 底價成交?:是
灣仔太原街 55至 57號、麥加力歌街 6及 8號 發展商:大鴻輝 底價成交?:是
銅鑼灣登龍街 7至 19號 發展商:金朝陽 底價成交?:是
華蘭路 16號萬邦工業大廈 發展商:太古 底價成交?:是

─九龍區( 4個)─
何文田太子道西 211至 215C號 發展商:會德豐 底價成交?:是
九龍塘安域道 4至 22號 沒進行拍賣
彌敦道 233至 239號嘉利大廈 發展商:華潤創業 底價成交?:是
通菜街 125至 127號 發展商:盈信控股 底價成交?:是

資料來源:發展局、《蘋果》資料室

小業主「再冇議價空間」
2010年03月18日
【本報訊】侯先生在深水埗福華街 565號有一個 600平方呎唐樓單位,除他以外,該唐樓共五戶已將單位售予田生集團,只剩下他佔約兩成業權的單位未售。立法會通過將強拍門檻九降八,他即身受其害。
老字號家業被搶
03年沙士疫潮侯先生趁樓市低迷購入上址用作收租,兩年前田生集團收購舊樓,出價超低,「估價師估過我個單位值 700萬,我只係開價 430萬,想喺同區買 7年樓齡樓,但田生開 250萬。」他擔心血汗得來的物業被強拍,「再冇議價空間,發展商更加唔會同我哋傾。」
九龍灣啟德花園業主黃先生表示,物業樓齡約 47年,有地產代理早前出價收購,但只向地舖出好價,對高層海景單位出價不公道。「九成門檻降八成我哋唔反對,但收購壓價就真係唔知可以向邊個部門反映。」
在銅鑼灣希雲街經營 50年的醬油老字號「溢利」,也成為強拍九降八首批受害者。溢利的冼氏家族本持有希雲街 42與 44號兩舖, 08年被發展商金朝陽收購了 44號九成業權後, 44號舖位慘遭強拍。雖然獲賠 800多萬元,但冼不滿家業被搶,跟發展商打官司,最終敗訴,扣除律師費及堂費後只剩 200多萬元。如今 42號舖位亦被發展商看中,並已收購了超過了八成業權。

天文台道唐樓面臨逼遷
2010年03月18日
【記者蔡元貴報道】降低強拍門檻新例生效後,天文台道 2至 12號私人重建發展商可能是首個受惠者之一。一名小業主不滿面臨逼遷,最近以樓宇有歷史價值為由,要求古物古蹟辦事處考慮把該群建築列為法定古蹟。發展商去年已成功申請在該區重建一幢 15層高的商業大廈,發展商來頭甚為神秘,去年曾重鎚 6,000萬收購一間地舖。
居於天文台道 8號唐樓的小業主李先生稱,去年底接獲大業主富盈發展有限公司通知,有意收購其自住物業。李先生認為對方出價太低,而且對住所有感情,一直沒有接受收購。至本月初,大業主再發通知,表示已取得九成業權人同意收購計劃,如李先生不接受收購,其業權將會被強拍。








天文台道歷史悠久,紅框所示是 2至 12號原址。
小業主提供圖片


由地下直達天台的煙囪,是舊樓特點。

盼古蹟辦考慮保育


唐樓的石屎花槽,是建築特色之一。

李先生不滿發展商大石壓死蟹,去年 12月去信古物古蹟辦事處,要求部門考慮天文台道 2-12號唐樓的保育價值。他說,該群唐樓有五十多年歷史,是六層高的歐陸式住宅建築,早期住了大量駐港英軍及家屬,最大特色是每個單位外的石屎花槽,以及由地下直通天台的大煙囪。
據他考究所得,天文台道 2至 12號原址屬一名波斯商人 Framjee Hormusjee所有,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居港,經營鴉片貿易。至 1955年,原址由大屋及庭院變成現址的唐樓,業權也轉變及分散了。
家族畢生重要資產


部份樓宇殘舊,需要鐵架支撐。

撇開歷史價值不談,李先生說,其物業是家族長輩畢生重要資產,難以金錢取代。他又批評降低強拍門檻新例不尊重私有產權,保護發展商利益,「政府話新例有助重建危樓,你又唔見市建局以前會話重建土瓜灣舊樓?根本靚區就大把人爭住重建,真正要重建嘅就降低到八成門檻都冇幫助。」
本報發現,富盈發展去年以福堡發展有限公司名義,收購了天文台道 6號地舖,斥資 6,000萬元。富盈董事為英屬處女島註冊公司,背景神秘,街坊盛傳,該公司幕後大老闆是內地炒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