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0日星期二

中成藥

成藥無皇管,
隨時可買到,
健康難有保,
小心食落肚。


保濟丸事件
衞署全港巡查並警告:中藥廠冇改善就要結業
2010年03月30日 《蘋果日報》
【本報訊】保濟丸事件揭示本港中成藥規管漏洞百出,衞生署決定巡查全港 500間中成藥製造商,「如果冇改善空間,咁就要結業。」業界估計,如按 GMP(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標準,本港或有七至八成藥廠最終因達不到要求而結業。不過署方去年僅突擊巡查 400次,即某些藥廠一年也不查一次,藥劑業促請署方增聘人手,方能長遠解決問題。
衞生署署長林秉恩昨表示,目前首要任務是找出保濟丸出事原因,署方將會把證據交給律政司,研究是否起訴。被驗出含西藥成份的保濟丸輕便裝僅屬暫准註冊,衞生署已經決定不容許此藥註冊。
對於昨日有報道指李眾勝堂把事件諉過員工及廣東的不合格生產商,林認為這並非合理解釋,藥廠有責任確保產品合乎標準,而且藏有未經註冊而含西藥成份的藥品,已屬違法。李眾勝堂發言人昨日向本報表示,不會評論有關報道。
林秉恩又否認中成藥「冇王管」,反指署方對中成藥的整體監察「越來越嚴謹」,希望全面實施 GMP認證,將會巡查市面約 500間中成藥製造商,有問題就要求改善,「如果冇改善空間,咁就要結業。」對於中成藥規管多年來只聞樓梯響,他表示政府最近已向署方增撥資源。

按 GMP 八成廠要結業
浸會大學中醫藥研究所行政總裁方宏勳說, GMP認證相當嚴謹,估計本港可能有七至八成藥廠因未能達標而結業。資料顯示,全港只有 7間藥廠有 GMP認證,多間知名藥廠,包括在公立醫院供應中藥的農本方也沒有 GMP。
現時市面有約 1.6萬款中成藥,當中 9,000種為過渡性註冊中成藥,已通過穩定性、西藥成份、微生物及瀕危動植物測試。衞生署表示,目前約 500個中成藥製造商中,約 150個正式註冊,約 340個僅持過渡證明書,署方去年底對所有過渡性註冊的製造商完成初步視察,去年突擊巡查約 400次。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副會長崔俊明批評,衞生署明顯因人手不足難以經常巡查,藥廠根本沒有壓力去改善品質,他促請政府盡快增撥額外資源讓衞生署增聘人手,並重點巡查風險較高的過渡性註冊藥廠,又希望醫管局盡快轉用有 GMP認證的中成藥供應商。

本港擁有 GMP認證的中成藥製造商
•和興白花油
•維特健靈
•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
•北京同仁堂
•香港康恩堂
•余仁生(香港)
•位元堂

資料來源:中醫藥管理委員會

問題原材料疑來自山寨廠
2010年03月30日
【本報訊】衞生署發現,出事的保濟丸樣本中, 4個輕便裝及原材料樣本來自「廣東施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但廣東省卻無此登記,其餘出事樣本更來源不明。有藥劑師批評藥廠為節省成本光顧多間內地山寨廠。
政府化驗所完成 153個保濟丸樣本化驗,發現共 11個樣本驗出酚酞及西布曲明,包括 5個原材料及 6個輕便裝樣本,全部出事原材料樣本來自上述廣東生產商。李眾勝堂去年 5月首次從有關生產商購入原材料,但廣東省卻無這間藥物生產商的紀錄,署方正與廣東當局合作調查該公司。

兩樣本來源不明
其餘兩個出事的輕便裝樣本源自 07年年底至 08年年初準備的粉末,即李眾勝堂光顧上述生產商之前,原材料來源尚待追查。署方發言人指,結果反映李眾勝堂沒有盡力確保產品的安全及質素。截至昨日,李眾勝堂共回收約 7,585盒輕便裝及約 17.6萬盒拾樽裝。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副會長崔俊明指出,事件反映藥廠或在內地光顧不止一間山寨廠,而且上述西藥屬禁藥或美國藥廠專利藥物,反映有關生產商極可能從事其他不法製藥生意,「唔光顧良心藥廠,仲要轉廠轉得好密,唔係品質第一,係價錢第一。」事件更反映藥廠的採購紀錄不全,「一係有心隱瞞,一係紀錄唔準確。」

沒有留言: